居家养老方式及其背景
人口老龄化的加速
在我国,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,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正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,这一群体在享受晚年生活的同时,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,其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生活开支的压力和子女难以赡养的困境。截至2017年底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.41亿人,占总人口17.3%。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,延长人的健康预期寿命?如何让人活得更长、活得更好?养老就成了一个主要问题。
中国未来养老模式是90+7+3,90%是居家养老
时至今日,养老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,但对于养老问题,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: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发展居家、社区和互助式养老,推进医养结合,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。“未来中国老人90%是居家养老,7%是社区养老,3%是机构养老,中国式养老模式是90+7+3。”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、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卫学院院长刘远立说。
传统养老方式弊端
相信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养老方式有两种,一个是去养老院养老,另一个子女给养老。但是随着时间时代的发展,很多老人都不愿意去选择这两种养老方式了。
简单的说一下,为什么很多老人不想让子女养老,这主要就是因为子女都有了自己的家庭,孩子和工作,而这些都是需要去照顾的,子女工作生活压力很大,所以子女很少能抽出时间去细心的照顾老人。如果说子女照顾老人的话,这显然是照顾不过来的。所以很多老人,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女着想,不想让他们承担太大的压力。
其次是因为老人和子女的生活习惯存在一些差异,家庭的矛盾容易被激化,婆媳关系也很难处理好。所以这也是很多老人不选择子女养老的原因。
老人为什么不去养老院呢?其中的原因也很现实,很多老人去养老院养老,都发现了其中的存在很多问题。首先需要一大笔钱,其次养老院的护工,一个人要照顾很多的老人,有时候是根本照顾不过来的,所以服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。其次就是环境也不是太好,空气中什么味道都掺杂着,时不时呢,还有老人去世感觉特别的压抑。其实也有一些不错的养老院,但是相应的费用也会很高一些。所以养老院养老总结起来就是生活很受限制,吃东西不习惯,住的也不习惯,也没有熟人唠嗑,而这些就是老人不愿去养老院养老的一些原因。
居家养老定义与优势
居家就是老人可以待在家里,然后在家里养老,然后再雇一个保姆照顾老人的吃饭和生活所需。如果说感觉雇保姆的钱太多了,还有一个办法呢,就是可以雇一个做兼职的保姆,就是每天只做三餐。
收拾一些家务,打扫一些卫生就行了,这样花费的钱就会变少一些,而且也不用太过担心保姆在家里不好好干活儿。因为他们的公司规定在有效的时间内是需要完成相应的任务的。否则呢,我们就可以向他们的公司投诉。其实在自己家养老是非常不错的,因为周围都是自己熟悉的环境,熟悉的人,平时的心情也会舒畅一些,而且在家养老,子女有空的时候还可以经常的回家看看,享受天伦之乐。
居家养老注意事项与建议
但是有些人会想在家里如果保姆照顾咱们万一发生一些危险怎么办?这个问题也不用太过担心,让子女在家里装上个监控摄像头,这样子女就可以一天24小时看到家里的动态了。这样对保姆和临时保姆也可以充当监督了。如果说保姆真的对咱们不好了,这个时候子女也可以通过监控摄像头进行回放,可以拿着回放视频作为证据起诉他们,所以咱们可以不用太过担心。
这种养老方式,需要咱们在年轻的时候给自己多攒一些养老钱,如果没有一些养老钱的话,那么还是很难承担这种养老方式的。所以养老钱是必须要攒一些的,这样也算给自己的晚年留一条后路。
相关阅读: